淮海战役小推车创造的奇迹
淮海战役的胜利,后来被陈毅称之为是“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”,这句话也一直流传至今。这是因为,只有整整543万民工的支援前线,才会有这场胜利。而民工们主要就是运送粮食和弹药,而他们没有卡车更没有飞机,最多的就是小推车。
支前民工的小推车
淮海战役规模很大,共产党方面投入了整整60万的兵力。古人强调,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粮食以及弹药才是军队的命根子,是必须得到充分保障的。对于60万的大军,光粮食每天就需要500万斤,最后总共筹集了9.6亿斤;而弹药除了部队自己携带的外,还至少需要补充300万吨。因此,民工支前是必须的。
最后,支前的民工总计有543万,其中大多是临时从战场后方动员起来的。这些民工最后把4.3亿斤粮食运送到了前线。而淮海战役的战场,包括现在的江苏、山东、河南、安徽、河北共5省,整整纵横了3000公里。而他们只是民工,他们没有运送的先进工具,所能用的只有扁担和推车,如果这两样也没有那就这能用肩膀扛。据统计,战役中共动用了扁担30万副,推车88万辆。可见民工们最主要的工具还是小推车,所以的确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。
除了运送粮食和装备,小推车还有一个用处,那就是转运伤员。伤员需要从战场转运到后方医院,为此准备了整整20万副担架。但是不可能一路上都这么抬着,因此有时候担架是放在小推车上拉着的。
淮海战役过程中一些真相揭秘
淮海战役在大多数史料或者教科书上的记载中,最后是解放军以60万的兵力战胜了国民党80万的兵力。按照这个说法的话,中共是以少胜多的奇迹,但是不少人的研究中真相并非如此。
总前委塑像
排除部分污蔑扑脏水的人的说法,比较可信的观点是,就正规军的数量而言,国军并不比共军多,甚至比对方少。因为解放军除了参战的60万正规军还有40万的民兵,此外还有整整543万的支前民工,而他们承担了80%的粮草弹药和装备的运送,此外,护送伤员的担架也是他们负责的。由此可见,共军的后勤工作几乎都是民工完成的,军队的组成肯定都是正规军。而国军方面,有不少兵力是后来增援的,而且除了七大兵团还有两个是绥靖区,其中一个更是大部分起义。此外,其中有些部队是临时编成战斗力很低,甚至有些空番号,可见80万的国军水分不少。
另外,关于淮海战役还有一个真相,那就是中共方面作为指挥的总前委只是名义上,其实并没有指挥。理由有几点,第一是在筹划阶段并没有计划成立总前委;第二是陈毅与邓小平的统一指挥并没有真正实施;第三是总前委成立于开战后十天,十分滞后;第四是总前委的成员构成以中野为主,对指挥主力的华野不利;第四是总前委只开过一次全体会议而且与战役无关。由此可见,总前委的组建,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指挥,而在于协调两大野战军。
国民党淮海战役失败原因有哪些
国民党在大陆的真正溃亡,追根究底其实还是因为在淮海战役中连半壁江山都丧失了,然而在此次具有决战性意义的战役中,国民军明明在人力物力上都处于优势地位,可是为何最终敌不过人员、装备、武器都远远处于下风的解放军呢?
淮海战役国军
国民军战败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国民党的政治过于腐败,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。在此次战役中,我方出动民工组成支前大军,分为运输队、担架队、卫生队等等全心全意以满足前线士兵的需要。而国民党呢,他们在山东等地抓取无数壮丁,军民之间矛盾恶化,未得民心。